close

為了讓台灣的大學及企業創新研發能量,能夠與全球產業供應鏈接軌,科技部今天宣布推動「國際產學聯盟」,鼓勵大學結盟國內外一流廠商,導入產業資源至學界,打造創新生態圈,讓學術研究達到加乘效果。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,未來4年將藉由聯盟成立,目標吸引200家以上具代表性國際企業加入,預計能帶動40億元產業研發經費投入學界,培育4000名以上人才。此產學聯盟目標將放在吸引國際具代表型企業,例如Google、AI等公司,比以往的產學合作規模更大,也更具國際化指標。「科技、創新、人才是未來國家競爭力!」陳良基指出,大學是養成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基地,過去產學合作,大多為單一研發導向,由部內挹注經費讓學校進行研發,未來將由企業導入資源,與學界合作自成生態圈,讓產學雙方都能自給自足,不再須仰賴部內補助經費,因此補助經費也將逐年遞減。科技部表示,整體過程可分為3D1C四個階段,首先為Discevery(發現):企業帶來國際最新的市場球與趨勢,提供學界探索方向更貼近市場需求;其次為Develoopment(發展):透過產學合作讓學界了解業界運作方式,省下畢業後摸索時間;再來為Delivery(傳遞):經過實作演練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能量,加入生態圈中;最後是Commercialization(商業化):針對市場需求,將研發技術商品化,創造最大的研發成果產值。陳良基表示,台灣擁有許多優秀的研發能量和團隊,但是一直缺少走向市場的臨門一腳。他以美國MIT為例,該校的產業聯絡計畫(ILP)透過具資深業界背景的專家,幫助企業了解最新的MIT研發狀況,提供切合需求的資源給會員公司,並且針對研發投資與技術授權給予建議等,這些經驗都值得台灣借鏡。陳良基指出,目前已有公私立大學及科大共16所申請,涵蓋AI、生技醫藥、航太工程、半導體等領域,預計9月底公布核定補助名單,不限核定校數,將依各校研發能量與規模酌予補助。未來每個聯盟所設的產業聯絡中心,將打破固有學校的薪資框架,吸引專業人才進入校園服務,並且建立績效獎勵制度及會員分級制度,讓學術服務朝向有價化。科技部長陳良基今天宣布推動「國際產學聯盟」,鼓勵大學結盟國內外一流廠商,導入產業資源至學界,打造創新生態圈。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

8D2AD945E5A8F8EB
arrow
arrow

    uo09cr8jb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